新彌陀山莊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新彌陀山莊 修行法門與開示 查看內容

胡維銓居士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

2016-2-1 22:10| 發佈者: admin| 查看: 248| 評論: 0|原作者: admin

摘要: 菩薩的專名,都是隨菩薩的德行而題的。這位菩薩叫做地藏,也是他的德行,有合乎地藏二字的意義。今且分別說來。地就是土地,萬物都依住地的上面,又地能生長草木的根芽。這位菩薩,有廣大的慈悲,一切眾生,都要靠他 ...



宅梵胡維銓 演述
    嘉興 范古農居士 校正
    賢首院 弘一法師 鑒定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序
    弘一 法師

  己巳九月,余來峙山,居金仙寺。翌日,宅梵居士遇談,齎彼所作五言古詩一卷。余謂其能媲美陶王,求諸當世未之有也。是歲十月,天台靜權法師蒞寺,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義。余以本願章疏,惟有科注一部。淵文奧理,未契初機。乃勸宅梵撰白話解,而為鈐鍵。逮于明年,全編成就。乞求禾中古農長者以剟正之。爾將付刊,請書序言。為述昔日斯事因緣,以示後之學者。
    於時後二十二年歲次癸酉二月
    賢首院沙門勝臂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校刊序
    古農

  釋迦世尊,化道將圓,為報母恩,特往忉利說法。以是因緣,更召地藏大士,以未來眾生殷勤付囑,令其化度。良以一切眾生是菩薩過去父母,世尊是已成佛之菩薩,地藏是未成佛之菩薩,同以慈悲心、孝順心,願令究竟度脫。而今我等亦在化度之列,奈以剛強難化之故,屢勞世尊地藏設諸方便,委曲指導,猶復旋出旋入,依然具縛凡夫,辜負宏恩,罪戾安逭。我讀地藏大士本願經而未嘗不感激涕零,慚悚無地也。胡宅梵居士亦曾以是經為功課,熟讀深思。欲以世尊地藏之心,掬示眾生,令諸眾生深解此經義趣,得以共沐宏恩。爰依弘一法師之請,為之白話解釋,更以其稿寄示,囑為校閱。復函述意趣三點:一者,欲使閱者對於經文意義得充分之明瞭,故不憚重複演說;二者,以警惡勸善,離苦得樂為原則;三者,用開導方法,務使閱者起信。當時思想集中於此三點,其他未及顧慮,解釋混淆,或未能免,云云。農展讀一過,歡喜讚歎,得未曾有。對於經題品題之解文有未妥處,輒易己意,其餘但在字句間稍稍斟酌,未敢有損胡居士之意趣也。校閱既畢,將遵付上海佛學書局刊行,因弁數語以敘因緣。世之讀此書而能深解義趣,則必能發懺悔心、供養心,而為諸神聖之所擁護。其於我佛大士化度之宏恩,必獲同沾於無盡矣。其庶不負胡居士之一片苦心也夫。
    民國二十二年孟春之月
    范古農序於嘉興月河之幻廬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自序
  

這可是我的幸運麼!在一個木葉黃落的殘秋,與我素所戀慕的弘一大師相見在白洋湖濱金仙寺。大師是不大肯接見人的,經了亦幻上人的介紹,才得和他認識。初見他的時候,見他持戒的嚴律,和清臞的慈容,不禁油然興敬之,復惜之之感。回首一想,他所以甘心行著這樣的苦行,不是為的想早成佛果,普濟眾生嗎?這樣一想,自恨當時未能立刻就跪在他的跟前懺悔、讚歎、禮拜。從此以後,我曾去看他好幾次。有一次,我去見他,他拿了一本彌陀經白話解贈給我。我不覺驚訝的說:「啊!彌陀經白話解已經有了嗎?」他說:「這是王涵之居士著的。很精湛。我也時常要看的。」我又說:「這,我本來也想要替他做白話解的,現在竟給王居士先做了,那到也好!」他聽我如此說,便道:「這樣吧!你要做就把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去解釋罷!」我說:「恐怕很深奧的。」他說:「不要緊。你照字義去解釋就是了,也不必用什麼新文藝體裁。是預備給工商界人看的,用最淺近通俗的白話去解釋吧!也不要多,越簡單越好。」一時我就很歡喜的答應下來,就依著大師所指示的目標開始工作了。

  我因為對於佛學從未研究過,所以於未著手做這部白話解以前,自不能不經過一番很辛苦的研閱和探討。取材與參攷書是科注和演孝疏二種,自庚午十月至辛未正月上浣,把最困難的第一品總算釋成功了。第二品入手,忽感到世事無常,一氣不回,這本經就釋不成了,於是發誓奮勇從事,日不足繼之以夜,至三月廿三日止,把十二品完全釋成了。在這窮搜極想之間,彷彿似有悟入,然而這書是預備喚醒初機的,所以不敢把高遠的理想盡量的發揮;但既依照字面解釋,也仍舊都采譯原注經文,又須保留原譯經句的章法,所以這裏文句也許有不自然的地方;然而遇到有經注祕晦不顯,原譯句過於不暢達之處,祇好略參私意,使他明暢,好在這也是很少很少的。還有上面解過了的,下面也不再重解,閱者不明白的地方,請檢前注就得。若是處處用注見前,或是見前注等字樣,不但作者不便,恐怕閱者感到很惹厭的吧!


  這部經雖然是三根普被,然而重要一著就是改良人心。改良人心的工具是什麼?那不能不說是因果報應。因為這一本經是完全著重因果報應的,所以我很希望本經能普遍流通,至於家絃戶誦。假使把人人的心改良了,和平的社會、和平的世界、與平等大同主義也自然會實現了,更用不著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的一般人物紛紛擾擾的去口頭宣傳。所以述者要老實說一句,無論那一個偉大人物,要建設和平大同的社會和世界,必先切實的建設在人的良心上,纔是根本的建設;否則,等於庸人自擾。為什麼呢?因為世界大地是完全由於人心業報所造成的呀!還有修淨土的應該注重這部經解,因為阿彌陀經上說,念佛七日一心不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是容易的事麼?不要說七日,就是七小時之間要一心不亂,恐怕也辦不到。倘若臨終時心念一亂,神識就墮入幽冥界裏,這時不仗地藏菩薩的大威神力來把你送到西方,還有什麼地方去求救呢?所以念佛的人平時也不可以疏忽這部經的。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



    宅梵胡維銓 演述

    嘉興 范古農居士 校正

    賢首院 弘一法師 鑒定

【地藏菩薩本願經】


﹝解﹞這是書的題目。就是說,讚述地藏菩薩的本有願行的一部經典。


這部經的題目,佛自己說有三種:一個叫地藏本願;一個叫地藏本行;一個叫地藏本誓力。現在即用他第一個為經題。地藏菩薩,是一個出世聖人的名字。菩薩是個通名,地藏是個專名。菩薩二字,梵文叫菩提薩埵,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眾生的意思。合起來說,就是覺悟的眾生或是覺悟眾生的人,叫做菩薩。菩薩的專名,都是隨菩薩的德行而題的。這位菩薩叫做地藏,也是他的德行,有合乎地藏二字的意義。今且分別說來。地就是土地,萬物都依住地的上面,又地能生長草木的根芽。這位菩薩,有廣大的慈悲,一切眾生,都要靠他救護的;眾生的善根,都要靠他生長的。好像土地一般,所以叫做地。藏就是寶藏,財寶足以救濟人的貧苦,圓滿人的事業。這位菩薩有無量的法財,布施一般苦惱眾生,且使他們都能修行成就,好像寶藏一樣,所以叫做藏。這一番的解釋地藏二字,是譬喻菩薩的道德。再因這位菩薩,看見地獄眾生的苦,發心學佛,已證得如來藏性──眾生和佛平等的本性──所以救拔地獄眾生,是他的特別本領,所以叫做地藏。再因這位菩薩,修地大圓通,證如來藏性,如持地菩薩,故菩薩來時,會中眾生,都覺身重難舉,因身中的地大──皮肉筋骨毛髮爪牙屬地大──受菩薩的影響,增強的緣故,所以叫地藏。這第二第三番的解釋,地藏二字,都是表顯菩薩的行為。總而言之,這位有地藏德行的菩薩,所以叫做地藏菩薩。


  本願二字,是說菩薩所發的願,這個願,是從他初發心來,常常所發的,直到現在,依然這樣的發,並不是現在才發的,所以叫做本願。又這個願,是他多生的菩薩行為所依據的,有這個願,才有他的行,願是行的根本,所以叫做本願。這樣看來,這個本字,有本來和根本的兩個解釋了。經的一字,是世間聖人的訓典,此書是佛菩薩的訓典,佛菩薩是出世的聖人,所以也要稱他為經。梵文本來叫修多羅。這梵文的意思,直譯起來,就是一個線字,有貫穿文義的意思,正同我們華文的經緯的經字相仿;文譯起來,那是契經兩字的意思,契是契合的解釋,因出世聖人的訓典,是一種合乎道理、合乎人情的說話,所以叫做契經。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解﹞這部經,是唐朝時候,從于闐國來的三藏沙門,名叫實叉難陀,到中國翻譯出來的。
唐,是李淵有天下的國號。因為李淵先在晉陽,晉陽是陶唐氏的舊都,所以封為唐王,到了受隋禪以後,統一天下,就稱唐朝。其時到今,已約有一千三百年了。于闐是西域的國名,他的字義叫做地乳,因他的國祖,飲地上涌出來的乳而生長的。他的地點,在現今新疆的天山南路。三藏沙門,是譯經師──翻譯經典的法師──的道號。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佛教經典,共有三大集,叫做經藏、律藏、論藏。經藏是佛說法的記錄;律藏是佛教的禁令規則和解釋的書;論藏是佛和弟子討論教義的記錄。因這三大集的經典,形式上是包含許多的卷帙,實質上是包含許多的道理,所以叫做藏。沙門是出家修道人的通稱,是勤息二字的意,因其有精勤修道,息滅煩惱的工夫。這個沙門,是通達三藏經典的,所以叫做三藏沙門。實叉難陀,是學喜二字的解釋,是譯經師的名字。唐朝武后聖歷二年,于闐國王聞武后喜歡佛法,敬重經典,所以差沙門實叉難陀,把華嚴經同這部地藏經一齊送到中國來,武后受了這部經,就命這位沙門翻譯成了華文,是這部地藏經出世的因緣。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宮裏,顯起神通來,召集會眾。這是本經的第一品。品是經文段落的名稱。

﹝釋﹞在我們的頭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須彌山的山巔,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釋提桓因,也叫帝釋,他從前本是一個平常的女人,這時候有一尊迦葉佛寂滅了,他便發起願心,造一座塔來供養迦葉佛;還有三十二個女人,也發起心來,大家幫助他來造成功。有了這一種善根,他得做忉利天王。那忉利天的四邊,每邊有八天,總共三十二天。各天的天王,就是那幫助造塔的三十二個女子做的。這也可知道造塔造菴的功德是很大的,可得著這種好報應。天宮是帝釋居的地方,在忉利善見城。城的周圍四萬十千由旬(每由旬四十里),純是黃金造成的。城的四面,都是千門樓。城的中央還有一重金城,有五百道城門,門都用著種種寶貝莊嚴的。這寶貝名目的繁多及美麗,說也說不盡的。這金城的中央,還有寶樓重閣,長五百由旬,廣二百五十由旬。重閣最上的中央,還有圓室,廣三十由旬,周圍九十由旬,高四十由旬,就是帝釋所住的地方了。並且這重閣都用琉璃眾寶造成的,所以佛就在這裏昇了坐,替聖母說法。佛經上說,神的名稱叫天心;通的名稱叫慧性。佛具天心和慧性,放出各種照澈無礙的光明來,這就是神通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解﹞像這樣的話,我親自聽見佛說的。有一個時間,佛在忉利天,專為他的母親來說佛法。


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把釋迦牟尼四字,譯作中文,即是能仁寂默。他的意義,就是說佛又能幹、又慈悲、還能夠寂靜不動,很沉默的符合本性。從前在佛(以後佛字都指定釋迦牟尼佛的)說法的時間,是沒有人記錄的。後來佛的堂弟名叫阿難的,恐怕日期久遠了,大家都記不得,特意把佛講過的佛法,一句句都記錄起來。等到佛將要入涅槃(注見後)了,阿難問佛道:「將來把你說過的佛法都編起經來,開頭一句怎樣的說?」佛答阿難道:「開頭一句,就用如是我聞四字吧!那纔可以證明,這種經都是你阿難親身聽見佛這樣說的,不是從旁人口裏聽來的。」所以阿難編成的經,開頭一句,就用這四個字。如是,是指佛說的經。我,是阿難自己。聞,就是聽見。


  一時,即是有一個時候的渾語,因為時候是各方各代不同的。譬如外人用陽曆,中國先前用陰曆,像夏朝用夏曆,周朝用周曆。所以不能限定某年某月了。


  為何佛專要為他的母親說法呢?這就是這部經的根本,和別部不同的地方。因為釋迦牟尼佛本來早就成佛的,為著要來勸化我們這世界上的人,所以特意來投胎做人。當時在中印度,迦毗羅衛國,那個國王,名叫淨飯王,他的夫人,名叫摩耶夫人。佛就投胎到摩耶夫人肚裏。在我國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年的四月初八日,從夫人的右邊脅骨中生出來。就是一位太子。後來長大了,看見世界上的人,受種種苦惱,就看破了一切,不情願做太子,情願出家去修行。從十九歲起,修到三十歲,就得道成了佛,便到各處去說佛法,勸化世人,到七十九歲,就入了涅槃。


  涅槃是梵語(梵語即印度話)。涅,是不生;槃,是不滅。不生不滅,就是佛證的真如實相。證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實相,就是說佛得到的真實相,不是虛假的相,能夠永久不改變、不消滅,而且凡人所瞧不到的。


  在我們世界上看得到的,那是叫做應身。你看上天的日月,無論什麼地方,祇要有水,不管你水的多少大小,他都能把影子來照應著的。我們眾生根機緣分不是一樣,感應了佛,佛像日月照水一樣,就現出身來救度我們,這是叫做應身。


  再說摩耶夫人從佛在他的脅下生出來以後,到第七日就死了,因為他是一個佛母,所以神魂就生到忉利天宮去,做了天子。等到佛將入涅槃的時候,因生身的母恩,還沒有去報答,發起一片孝心,特意把肉身飛昇到忉利天上,專門為他的母親說法(法,凡是見得到、聽得到、說得出的,都可以叫做法。)以報生身的大恩。那麼就將這部完全演孝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也連帶的傳了出來。所以經裏都以孝做根本,句句可尋得出孝的脈絡來。現在一般無知識的僧人,一入空門,便說釋子不干俗事,就不去敬重父母,這非但不孝,簡直是佛的逆子了。從來佛菩薩及祖師,沒有一個不孝敬父母,不孝敬師僧三寶的。所以孝是三教同尊的一件最要緊的根本大事呀!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解﹞這時候十方沒有量數的世界,說不來的多,說不來的多,一切諸佛,以及有大多勝三種資格的大菩薩,都會集攏來,聽佛講經。
當這個時候來的佛和菩薩,是很多很多的,所以分別不出是甚麼地方,甚麼剎土來的?只好統稱十方無量世界。因為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南方、東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這十方每方各有無量數的世界。(心量所不能知道他數目的就叫作無量數)世界既然無量,那些世界上佛菩薩,更加多了,所以稱為不可說,不可說,一切(是包括全數的意思)。摩訶有大多勝三種意思。此等菩薩,心量又大、行為又大、器量又尊重,為天王等大人所尊敬的,所以叫做大。此等菩薩世世都出世間,除了佛以外沒有人可同他比較的,還能夠超出九十五種外道,所以叫做勝。此等菩薩都能知道世界以內、世界以外的塵沙,還能夠博通正的、邪的一切經書,所以叫做多。有此三種資格,纔可以稱大菩薩摩訶薩。因為這各方的佛和大菩薩,知道佛要講經,所以都來忉利天宮聚會了。

【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 解﹞十方諸佛,先稱讚歎美道:「釋迦牟尼佛,能夠在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濁的五濁世界,現出想也想不到、說也說不出的,大智慧、大神通的法力,來調伏眾生剛強難化的習性,要叫他分辨得出、知道苦和樂的方法,是多麼辛苦了!」所以再各叫他侍從的菩薩,來問訊世尊,表示慰藉。(世尊即是釋迦牟尼佛。)

﹝釋﹞現在我先將五種濁,以及六種神通、十種神力,簡單的來說一說明白。五濁:

  第一是見濁。見濁有五種,其中最烈的是我見。因為人都執定了有一個我,有我的身體,就生出了這種我的見解;有了我的見解,便要分別出旁人來了;因為我同旁人有了分別,便生出種種不平等、不合理的心思來;造出殺、盜、淫、妄等種種惡業了。
  第二是煩惱濁。也有五種,第一種是貪,有了貪心,就這樣也要,那樣也要;這也捨不得,那也捨不得,不但永遠不能脫離這個世界,並且有貪心,就要造出種種惡業來了;第二種是瞋,碰到一些些不稱心的事,就要發火,一些也不肯忍耐,因發了這個瞋心,又要造出許多許多的惡業;第三種是癡,一些不明白道理,假的認作真的,真的反認作假的,正路邪路都分辨不來,像這樣自己不能覺悟的人,怎麼可以修道呢?第四種是慢,對了隨便什麼人,一味的驕傲,一味的自大,沒有一些虛心和恭敬心,這樣人隨便學什麼事情,都不能上進的,何況學佛法呢?第五種是疑,無論你做什麼事,一有了疑心,就沒有主見,要想做,又不想做,要不做,又想做,把心思都擾亂了,生出許多煩惱來,不得一些清淨,所以叫做濁。

  第三是眾生濁。是說眾生永遠在六道(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裏面,生生死死無了期,僥幸給你做了人,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等各種苦惱,若是墮到三惡道裏去,那更加有說不盡的苦了,像這苦沒有脫離的日期,所以叫做濁。

  第四是命濁。一個人活在世上,富貴貧賤,都由命安排的,況且一年四季,寒暑風霜,無非催人老死,臨終一口氣呼出就了結,照此相像,人命同朝露一般,一眨眼就沒有了,真是危險得很呀!所以叫做濁。

  有上面四種循環的濁,纔為造成最後的一個劫濁;但在這個時代,表面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每個中劫裏各有二十個小劫,像水火、刀兵、瘟疫等等都是,到了壞劫,又會生出各種大災來,人的壽命,忽然加多,忽然減少,有這樣的壞處,所以也叫做濁。生在我們這世界上的眾生,都免不了受這五濁的苦楚。


  還有佛的六種神通:第一種叫天眼通。無論日間夜間,無論遠到幾千萬億里的路、幾千萬億的世界,無論多少的大山隔著,沒有一些看不見的,就是極黑暗的地方,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不像我們凡夫,有了一張紙、一道牆遮阻隔,或是到了黑夜裏沒有光地方,就一些也看不見了。


  第二種叫天耳通。無論遠到幾千萬億里路、幾千萬億世界,很輕很低的聲音,沒有聽不見的,連心裏起的念頭,也都能聽見;不像我們凡夫只能聽近處的高大的聲音,若遠一些,輕一些的,就聽不出來。


  三叫他心通。無論是什麼人心裏面的念頭,沒有不曉得的,無論什麼書,不用讀過看過,那書裏所說的道理事情,都會曉得的,不識字的人也會識字了;不像我們凡夫不要說旁人的念頭,就是你父子夫妻最接近最恩愛的人,他心裏起的念頭,也不會給你曉得一些的。

  四叫宿命通。無論是自己旁人的事情,無論這一世的、前一世、前十世、前千萬億世的事情,都會明白的;不像我們凡夫自己小時候的事情也都記不得,那裏還會曉得前世的事情呢?

  五叫神足通,又叫如意通。只要你動一動念頭,十方無窮無盡的世界,就都可以走遍,並且一些不吃力,一些不煩難,高山大海,都不會阻隔的;不像我們凡夫憑你極強健極會走路的人,也不過一天走一百里罷了,若是碰到高山大海,就過去不得,或是有了大風雨,就走不來了。

  六叫漏盡通。漏字是什麼意思呢?譬如一只破的瓶,把水裝進去,就都要漏出來。凡夫有了貪、瞋、癡等種種煩惱,他的念頭都會給煩惱牽了去,幹出種種的惡業來,守不定自己的心,像這只漏瓶一樣;漏盡就是這種漏的壞處,完全沒有了,把貪瞋癡種種煩惱,一齊去得清清淨淨,一些也沒有,因為這樣就可得到大神通。
  有了這六種神通,自然會有下面十種神力:一,知是處非處智力;二,知過去未來業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領解智力;六,知世界智力;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須知濁世不易住、神力不易現、剛強眾生不易化、苦樂法不易知,而我佛能住能現能化能知,甚為希有、甚為難行能行,所以十方諸佛既讚歎了,又遣侍者慰問世尊。所謂惟佛與佛乃能知之。這一段文,就是發起全經的張本。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三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讚歎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解﹞這時候,佛含著笑容,放出百千萬億很多很大很光明的雲來。這等雲,就叫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等等雲,……把這樣子說不盡好的光明雲放罷了。

前兩節,都說十方佛菩薩集會來聽經,雖還沒有聽到佛說,都先讚歎佛的希有功德,還差侍從的菩薩慰問於佛。這時候,如來一方面歡迎諸佛,一方面召集會眾,覺得機緣已至,心中非常歡悅,面上現出含笑的樣子來。況且佛剛要想宣揚地藏願力的機會,佛本來以度人作事業的現在的機緣將要完畢,未來的機緣,已經有人來負擔,所以他心裏很快活;心裏快活,自然含笑放出種種的光明來。這部經裏忉利天宮神通、如來讚歎、見聞利益三品,都是放光的。這一品放光,同如來讚歎品一樣,都把全身的光明放出來。如來(是佛的又一德號,依法身不變的體,起應身隨緣的用,不變名如,隨緣名來,故稱如來。)含笑是不放脣露齒,合口悅面,喜氣盈眉,笑從口出,一切毛孔皆開,所以全身放出光明來。百千萬億是說佛光的多,佛的一身能夠現出十光、百光、千光,還可以現出無窮無盡的光,都應了時機來表演他佛法的。大光明雲的大,是佛稱心的大,這個大是無大不包的,因為佛的光明,勝過日月的光明幾萬萬倍,他能照破幽暗,照破日月所照不到的一切地方;雲是陰陽會聚而成功的,他能逶迤上去,自然成文,他的顏色有濃淡的分別,還能變化出許多形態來,還能釀出雨降下來,似表演如來現身像雲一樣,說法像雨一樣,使眾生的菩提芽,得了雲雨的滋潤,自然的生長起來。
  所說的大圓滿光明雲,是稱讚佛果位的功能,佛光無處不照遍的,所以叫圓;無論那一世界有緣能行孝道的眾生,都使他們得到果位,所以叫滿。
  慈悲是佛的本意,放出這種大慈悲光明雲來,照眾生;眾生得照,心身立時清淨,非常快樂;一得著樂,便可以脫離一切的苦惱。
  智慧,是眾生與佛同有的,因眾生受了五濁的蒙蔽,以至昏迷不現,所以佛放出大智慧光明雲來,叫眾生接受了,就能夠心地豁然開朗,發出本來同佛一樣的智慧來。
  般若是學佛最要緊的一種智慧,他能夠使你破除一切妄念癡迷,所以佛放出這種大光明雲,叫眾生接受了,也可以得到這種般若智慧。
  三昧是佛的正見正定功夫,不像我們凡夫學道,往往辨不出正見,去接近外道;辨不出正定,去接近邪定,所以佛放出這種大光明雲來,叫凡夫接受了,也可以得到正見正定功夫。  有大吉的事情,方能發出一種祥瑞,在佛的意思,似說你們得聽到這部演孝的地藏經,將來一定可以叫你們都得到佛果,所以先放出這種大光明雲來,給你們一種很吉祥的預兆。
  福是眾生做了善事的好報應,所以給你享福;德是眾生能夠寬量饒人,存心仁義,所得來的,佛能夠修六度萬行,所以有此福德,證到無上果位,現在放出這種大光明雲來,叫眾生見了這光明雲,也好學起積福德的行為來。
  功德是佛修了無量無數的功行,方纔成功這種大德,現在放出這樣的大光明雲來,叫眾生也好照樣去修功行,自然也可以得到這種功德。
  歸是歸順,依是依賴,因為我們眾生世世顛倒在六道受苦,其實都為這個心沒有歸依的地方所造成的,所以佛放出這種大歸依光明雲來,叫你們眾生把心思打定,一心不二的來歸依佛,再照地藏經修行學孝,保你這一世可以得到佛果,不再到六道裏去受苦。
  讚歎是雲裏發出來的聲音,佛放出這種大光明雲來,有幾種意義:一是讚歎十方來集會的佛菩薩;二讚歎地藏能這樣行願,有這樣大的孝誓;(地藏菩薩曾說過:「六道眾生裏面,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若不度盡地獄眾生,我不成佛。」所以他修到無窮無盡的劫數,仍舊在地下,有這樣大的行願孝誓,佛自然要讚歎了。每一個劫,有十三萬四千四百年。)三讚歎諸佛還能差人來問訊;四讚歎自從這部地藏經出世以後,一定四方有許多孝順父母、孝順師僧三寶的眾生出現。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所謂:檀波羅蜜音、尸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慈悲音、喜捨音、解脫音、無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雲雷音、大雲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解﹞佛把上面的各種大光明雲放罷了,以後又發出種種很細很和好的聲音來。這聲音就是所說的檀波羅密音等十六種聲音。發出這樣一類說不盡的聲音完畢。

﹝釋﹞佛把種種大明雲放罷,還不肯說這部經,又發出種種細微和好的聲音。音是各種平和優美的鳴聲,調和而成功的,況且佛的音更加柔和清雅,無論怎樣好聽的吹彈,都沒有佛那樣發出來的好聽。

  檀那是梵文,我們叫布施,布施是把自己所有的金錢等寶貴東西都去送給一般沒有的人,所以布施是萬種修行的第一法,也是貪欲人的懺悔法。
  梵文波羅密,我們叫登彼岸,是做事成功的意思。
  梵文尸羅,我們叫止得,止住了惡的事不幹,得了善事很恭敬的去做,一些不偷懶。佛發這種聲音來似叫你們趕緊去行布施孝道等善事,將來成了佛,度盡生生世世父母,來幹最大的孝行。
  梵文羼提,我們叫忍辱,忍有生忍法忍二種,生忍是不殺生,連蚊子也不拍殺一個,人家有意來擾亂你、來打你、罵你,也能忍耐得住,可以得大福報;法忍是煆煉修持,斷絕一切煩惱,可以得增長智慧的報。能夠修兩種忍,那是最好的,佛發出這種音來,就是要你們修兩種忍的意思。
  梵文毗離耶,我們叫精進,是叫眾生一心上進,不肯退落,很勤力的作善事念佛拜佛,這叫外精進;心裏沒有妄念不起惡念,這叫內精進。眾生聽了這種佛音,自然不敢退落,不覺疲倦了。
  梵文禪那,我們叫靜慮,因為我們的心,都像猴子野馬一樣,一息不停的亂跳亂跑,所以佛發出這種聲音來,叫你們來學禪定,把心定住了,不放他散亂,自然很安靜的沒有思慮,修成一種出世的根本。
  梵文般若,我們叫智慧,一般凡夫的智慧,早已給五濁迷住了,佛發出這種音來,叫你們的迷夢醒醒,好現出一些本有的智慧,發生一種道心來。

  慈、悲、喜、捨是說四種無量音,能夠使他人快樂,叫做慈;救濟他人的苦楚,叫做悲;他人得了快樂,我就歡喜,叫做喜;很平等的不起一些些憎愛執著,叫做捨。這四種心的意義是很廣的,你能種種做得到,自然可以得到解脫的方便。處處能夠解脫,一切妄念惡濁也自然難牽縛你的道心了,終於得到無漏。(無漏的意義同前釋漏盡通一樣)發現本來的智慧。去修成證到佛的圓果,那就可以得到大智慧了。佛發出這種音來,無非叫你們眾生發起道心,修習各種方法。獅子生在非洲的深山大谷裏面,他咆哮起來,把口扣著地上,現出大威勢,百獸聽了都嚇得逃避絕蹤。小獅子吼,比喻佛說法,一切邪道聽了,都也逃避絕蹤;大獅子吼,比喻佛說大乘圓教,聽了可以叫人得到無畏的解行。


  雲雷大雲雷音,是比喻佛身像雲,佛說法像雨,佛的音像雷一樣能夠遠震,使眾生聽了雷音,猛然警悟,生歡喜心。佛發出這十六種音,說一句總話,都為著感應眾生,要用什麼方法得度的,便發出什麼音來,所以把這樣說不盡的音,都發出完畢。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解﹞我們的娑婆世界,以及十方的各世界,各處的大國家、小邦土,有無量無數億的天上的人民,以及龍、鬼神,都也集到忉利天宮來。所說的天,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叫欲界六天的;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這叫初禪三天的;小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這叫二禪三天的;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這叫三禪三天的;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這叫四禪九天的;合并以上一二三禪天,總共十八重,都叫色界天的;從色界天上去,還有摩醯首羅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等四重都叫無色界天的。這許多天上的一切人民、一切的龍鬼神等等,都聚集了相會。

﹝釋﹞上邊說過,佛放出了種種大光明雲,又發出了種種微妙之音,所以驚動了我們的世界,以及他方的各世界、各大國家、各小邦土,有無量無數億的天上的眾人,和龍,還有鬼神,都承蒙了佛的光音,也會集了到忉利天宮,來聽佛說這部偉大重要的地藏經。所說的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半腰,一切事情和我們人間一樣,須彌山的東邊,有黃金埵,是持國天王住的;南邊有琉璃埵,是增長天王住的;西邊有白銀埵,是廣目天王住的;北邊有水晶埵,是多聞天王住的;各一邊都有十千由旬闊。凡是人間能修布施、持不殺戒、歡喜聽佛法、孝順父母、供養善人的人,死了就可以生到這重天上,他的壽命就有五百歲了,人間的五十年,只抵得他一晝夜。以後上去高一重天,壽命好處都加上一倍。忉利天(前已說過了)。


  梵文須夜摩,我們叫善時分,生到這重天上去,便能叫你時時快樂,而且這天裏用蓮花開合以分晝夜的,赤蓮開時是日間,白蓮開時是夜間,這裏日月已照不到了,由眾人的身上,放出光明來,所以叫他做善時分的。我們能布施、不殺盜、心意柔和的去敬重父母、戒去淫慾,死了就可以生到這重天裏來。

  梵文兜率陀,我們叫知足,凡是生在五欲的地方,能夠知足、沒有口過、存心孝悌,再加清靜的做功益、修福德,死了就生到這重天裏。
  化樂天,是說生在這重天裏的人,會轉變化現,忽有忽無,憑著自己的神力福力,可以現出各種隨心所欲的境界;我們能孝順父母、敬重萬物、多聞佛法、領解佛學,命終便投生到這重天裏。
  他化自在天,是欲界六天之主,他能夠將他人的快樂,來作自己的快樂,倘若他心裏欲得一種境界,其餘的天都會化給他的;人間一千六百年,只抵得他們的一晝夜,壽命已加到一萬六千歲了。
  梵眾天,梵是指清淨無欲的意思,眾是指人民,就是說在這重天裏的人民,都是很清淨的,一些也沒有淫欲的妄念。
  梵輔天,是比喻匡助的輔臣一樣。大梵天就是指天王,這天王名叫尸棄,他能夠劫初先生,劫盡後滅;因為從初禪天再上去是沒有言語的了,只有初禪天裏心內還有觀覺思念,外面也有言語號令,他有統領各天上、各世界的權衡,所以有民、臣、王三重天的分別。小光天,是說這天裏的菩薩,都能修禪定,定中還能出光,還能住在雲霧裏面,他的光明有從身上放出來的,有從口裏放出來的,光明裏面還發出各種音來,心裏已沒有一些妄念,口中也沒有一句言語,都用發出來的音,替代講話的,所以這三天的名稱都一樣的。
  無量光天,是說光明增加得無限量的倍數了,但是他增加光明,也有上中下三等的分別,這都是從前心愛清淨,還喜布施持戒,所得來的好處,倘若還能夠在黑暗地方點燈,或者在佛前、塔中、寺中,點燈供養佛、菩薩,更加可以得到增加無量光明的好報應。
  光音天,是說淨光能照到旁的地方去,更用著智慧的光明,來教化愚癡邪見的眾生;在這重天的菩薩,身上都有赤色的光明,更有五種神通,形相也沒有障礙,心中也不起觀覺了,所以也叫做定心喜樂地的。
  少淨天,是說已經脫離了初禪天的喜心,得著靜定的快樂,但是這快樂並非出於境地的,是從靜性恬澹寂淨之中得來的,而且都得於內心,沒有一些從外境得來的,所以叫做少。
  無量淨天,是說在這天的菩薩,身心輕安,已經成就寂滅的快樂,淨心也較勝從前了,所以身外一切,更加得著清淨,無量淨,就是這個意思。
  遍淨天,是說普遍一切,萬物和我沒有兩樣,是說前二天雖然得著清淨的快樂,但是還沒有周到普遍,所以還說不到遍淨樂,現在他不但已達到遍淨樂,而且還能夠消滅一切歡喜心,純粹的樂著清淨,所以也有叫他離喜妙樂地的。
  福生天,就是修勝福力的菩薩,方纔可以生到這重天裏,所以有這個名稱。從這天以上,都居在薄雲裏,像星一樣的散住著。
  福愛天,是說喜樂都能捨去,凡有所求的,無非是修積福德,成就希上廣果。
  廣果天,是說凡夫之果,沒有比他好的,所修的功德,所得的果報,都超過以下諸天。
  無想天,凡是修無想定的,都生到這重天裏,壽命五百劫,除初生彼半劫,想心還在,到後來再退,滅半劫,想心又起,中間共有四百九十九劫,想心不行。無煩天,是說沒有下界這樣見思煩惱的雜亂。
  無熱天,是說在此天內心意快樂、調和、柔順,能離去下界種種見思煩惱的執著。
  善見天,是說禪的障礙已除去了,所以見識很明徹的。
  善現天,是說這天裏的形色,比別天更好,而且善能變現。
  色究竟天,是色法最極的地方。這五重天,都是三果羅漢住的;三果,就是說初起一念無漏,次起一念無漏,後起一念無漏,由這種無漏勢力所感應,生到這樣清淨的地方來。
  梵文摩醯首羅,我們叫大自在天,在色究竟天的中央,有十住菩薩住在這地方,這菩薩也叫大自在天王的,他的形相,生著八條臂膊,三隻眼睛,乘了白牛,手執了白拂,只要念頭一轉,就能夠知道大千世界的雨滴數目,這天也是色界天的最後一重了。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乃至兩字,包括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三重天的意思;合非想非非想處天共四重,總叫無色界四天的,生在這天的菩薩,連色身也看不見了,所以叫無色界。
  龍是一種最長大的鱗蟲,也算一種神物,他能隨意變化大小長短,或隱或現的。鬼是人死後入地的魂魄所結成的。
  神是一種忽隱忽現,力能拔山倒海的神道。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解﹞還有別地方的國家和佛土,以及我們世界裏的,海裏的神、江裏的神、河裏的神、樹裏的神、山上的神、地下的神、川澤裏的神、護苗稼的神、日遊神、夜遊神、空中的神、天上的神、草木裏的神,這樣許多的神,都到這裏來集會。

﹝釋﹞上面神字雖然已經提過,但是沒說明白,要你們知道神的名目和大概,所以不嫌重複的再來說一回。

  海神,是專門管理海裏面事情的,他名叫海若;江神,是專門管理江裏面事情的,他名叫江伯;河神,是專門管理河裏面的事情的,名叫宓妃;這三位總稱就叫水神。
  樹神,是專門管理各種植物的,所以大樹裏往往有樹神住著,人家不敢去砍斫的。
  山神,是專門管理山裏面事情的,所以每座名山,就有一位山神去主管的,他的名稱也沒有一定,跟著山叫的。
  地神,是專管地底下事情的,他名叫祇;管理閻浮提的地神,名叫堅牢。
  川,也可以做穿字解,是說小流的水,穿地下流的意思,也有神管著。
  澤,是水匯聚的地方,也有神主管的。
  苗稼神,是專門管理五穀的,苗是沒有長成的禾,古時有一個人,名叫后稷,專門教百姓耕種,死後就做了苗稼神。
  晝神,是專管白晝人所做的善惡;
  夜神,是專管黑夜裏人所做的善惡。
  空神,專管半空中事情的,名叫舜若多。
  天神,就是大天神,他能夠伸長四手,取四海的水,可以來自己灌沐;化現一切的珍寶,來供養佛。
  飲食神,是專門監管天下飲食事情的,像東廚司命的灶神、廟宇裏的伽藍菩薩等就是。
  草木神,是管理天下一切草木藥材,這神靈是釋提桓因(前面已解說過了)所化的。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氣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 解﹞開頭二句,同上面解法一樣的。所說的惡目鬼王,是說他眼睛生得很兇惡。噉血鬼王,是專喫活人鮮血的。噉精氣鬼王,是專喫人精液的。噉胎卵鬼王,是專喫胞胎的。行病鬼王,是專管人病痛的。攝毒鬼王,專管各種毒物,不使他來害人。慈心鬼王,是常使人家快樂的。福利鬼王,是專免人罪惡,加人福德的。大敬愛鬼王,是最愛惜眾人、敬重善人的。像這一類的鬼王,沒有一個不來集會的。

﹝釋﹞前段鬼字雖提過了,因為沒有分出鬼的名目來,所以再來說一個大略。鬼是人死後的魂魄,各處都有的。在做人的時候,若肯行善事,還能夠惜福積德,那麼死了,閻王就封你做山林墳塚祠廟等各地方的神,享那祭祀的饗食;在做人的時候,不肯惜福積德,而且還要幹五逆、(五逆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僧侶、出佛身的血五種)十惡(一,殺生,是殺死活的東西,就是蚊子也不能拍死一個的;二,偷盜,凡是人家的東西,無論一梗草,人家沒有應許你過,也不能拿的;三,邪淫,除了正式的妻妾以外,其餘犯的都是惡業;四,妄語,就是說謊話;五,綺語,就是講婦女的長短;六,惡口,就是罵人;七,兩舌,就是搬弄是非;八,貪欲,就是不知足;九,嗔恚,就是不能忍耐,一些不得意就發火;十,癡愚,就是不肯相信真正的佛法,去信旁的邪道。做了上面十種壞事,就是犯十惡業,死後受無窮苦楚;不做這十種壞事,就是修十善業,死了就叫你生到上面說過的各重天上去。)的壞事情,死了就罰你到最汙穢的地方去,不但得不到喫食,而且還時時的用皮鞭子抽打,打死了,把你去填河,或者去塞海,所受的苦楚,是說不盡的。不惜福修德的人,到了這時,懊悔也來不及了。


  鬼是很多的,說也說不盡,所以把幾位重要的鬼王來說一說。

  惡目鬼王,是最兇惡的,他這種兇惡的形相,卻從兩隻眼睛的神光裏透了出來。
  噉血鬼王,梵文叫訶利祇南,專喜喫活人鮮血的,他住在屠殺的刑場裏面,也要喫腥羶的東西。
  噉精氣鬼王,梵文叫毗舍闍,專喜吸活人的精液,也要喫五穀的精氣。
  噉胎卵鬼王,是專喫胞胎的,卵是比喻胎的意思,所以婦人臨產的時候,有許多的鬼,都搶著來喫胞衣惡血。
  行病鬼王,是說天將降下瘟疫的災來,東岳府君必差了這類鬼去幹的。
  攝毒鬼王,他專心行仁恕的事情,所以切念著要救濟世人,因世間上各種的毒物很多的,像毒蛇、毒龍、毒蠱一類都是,無論什麼人,一碰到他,立刻就會傷命,這鬼王都把他們收攝了,免得來害世界上的人。
  慈心鬼王,是常常為給人家快樂,念念愛護眾生,心慈了,面也生得慈了;名是鬼,實在菩薩的化身呀!
  福利鬼王,就是各府各縣的城隍,他專做赦人罪惡、加人福德這類好事的,所以有這樣好的名稱。
  大愛敬鬼王,他很愛惜眾生、記念眾生,同慈母愛念兒子一樣;倘若碰到了作善事的人,他就同佛一樣的來敬重你。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否?】

﹝解﹞這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說:「你瞧!這一切許多的佛菩薩,以及天龍鬼神,這個世界的、那個世界的,這個國土的、那個國土的,像這樣多的天龍鬼神,今朝都會集,到忉利天來的,你知道他的數目麼?」
爾時,就是各世界,各國土,以及各處的天龍鬼神齊集的時候。還有十方佛菩薩的主伴也親自來了,諸天的民眾也都來了,各色異類的種族,跟著的許多伴侶也來了。來的模樣,都是爭先恐後的趕著,像眾鳥投林一般,又像大海的容納百川一般,頃刻之間,聖人和凡人都渾合了。因來的人有這樣湧擠,所以都起了一種想發問的疑心,這來的許多人,來聞妙法來的呢?還是來授記來的?這時佛一運智慧,已經知道眾人存心的疑問了,就借了他們眾人的疑問,來問文殊。佛為甚不告別的菩薩,而專告問文殊呢?因文殊為眾菩薩的首領,而且也最聰明的。現在給佛誘問引弄了,也好為後科啟請正宗、做伏筆。

  法王子,佛是法王,菩薩可補佛位的,也叫做補處子,所以稱法王子。

  梵文文殊師利,我們叫妙德,因他本是古佛,有三德佛性的;這部經正要顯出孝行為眾善的根本來,非文殊這樣智慧,不能和佛相問答的。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解﹞文殊師利回答佛說:「世尊!倘若用我的神通法力,經過千劫的長久時間,思量測度起來,還不能夠知道這數目。」
文殊是過去的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已成佛了,過去叫龍種上尊王佛,現代叫藏摩尼寶積佛,未來叫普現佛。既然是三世古佛,難道連這一些些人數也會猜測不出的麼?這是有二種妙意在裏面:一是自己謙讓,不像凡人一樣,專喜呈自己聰明,不曉得的事情也要來說的,這樣一謙讓,可以顯出佛的尊重;二,這許多來眾,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所化成的,也都是地藏菩薩的因地,從孝思而行願的來源,倘若文殊認真答出了數目,那麼,後文地藏久遠劫來一句話,就找不到根據了。現在文殊卻好說不知道法會來眾數目,順便的襯出後文,佛用五眼遍觀,猶不能盡的話,而且更涵著催促佛說出地藏行孝的本願來,一唱一和的成功一種妙曲,也是集成地藏菩薩自始至今行孝的大典呀!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 解﹞佛告訴文殊師利說:「用我的佛眼,(佛眼有五種,也叫五眼的,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來觀看的緣故,還不夠瞧盡這個數目,這都是地藏菩薩從久遠劫數以來,已經引度的、應當要引度的、還沒有引度的,已經修成功的、應當要修成功的、還沒有修成功的,所以有這樣多的人。」

﹝釋﹞ 上段因文殊回答佛不知道,所以佛用了佛眼,遍處都瞧過,又用了文殊的意思,反轉來告訴文殊說:「用我的佛眼來瞧,也瞧不盡他的數目喲!」佛是具五眼的,他真的為瞧不盡麼?因為這許多來的大眾,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所化成的,是指明歷時長久了,方顯出他所化的大眾多得瞧不盡了。

  已度已成就的,就是現化在十方國土,坐道場度生的都是。當度當成就的,就是各佛土的各菩薩,修上求下化的都是。未度未成就的,就是渾入在天宮大會裏面,沒有學道的都是。但是度和成就也不得不分開來說,度是法度,也就是投機的方法,先度量了眾生根器大小的分別,隨後大的,投給他大方法,小的投給他小方法,方法相宜了,方纔可以依了所授的方法去修持學習,這就叫引度的;成就,是憑了這種方法去修習,修習既久,因圓果滿,名叫成,隨後度生的事業都可以辦了,各種的機緣也自然都會湊集的,這叫就。
  看到這一節,一定有許多人要疑心,以為佛坐在多重閣上,周圍只有九十由旬,怎樣能容受得這許多的大眾呢?因佛法是不可思議的,他能夠把多少融會、大小相攝,不是凡心所可以胡亂來測度他的。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 解﹞文殊師利對佛說:「世尊!我已經過去到了如今,是長久修善根的,故此能得到一種沒有阻礙的大智慧,所以一聽了佛所說的話,我當然是很相信的,像那修小果、聞小法、不聞大法的大眾,以及天龍等八部和未來世的眾生一類,雖然聽到如來誠實的言語,必定要懷著疑惑不決的心意;倘若他們外面頂戴受持了,內心仍舊不能領會,難免說出不相信的話來,反要成為一種謗毀的罪業。唯獨我,很願意世尊,立刻廣大的說出地藏菩薩,在修因的地位,究竟做了怎樣行為、立了怎樣誓願?而能夠成就這樣想不到、說不出的事情呀!」

﹝釋﹞上節佛說過,這許多集會的大眾,都是地藏菩薩所化成的。但是文殊具大智慧的,所以表明他自己很相信了,但是還有小乘小機的大眾,不免要生出疑心來謗毀,所以文殊作啟請正宗,要佛說出菩薩因地行願的詳情。來代表大眾發問,良好的機位到了,順便作釋疑的利益,使得一般小果聲聞、小機八部,都免去疑心謗毀,都成就正信頂受,豈不是自利利他的好方法麼!也可以照應到上文的伏筆。小果聲聞,他們是向來修小果聞小法的,還沒有聞過大法,要他怎樣會知道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天龍八部,天龍是別名,八部是總稱,現在我將他分開來說:第一是天上的人;第二是龍;第三是夜叉,就是在虛空中會飛行的鬼;第四是乾闥婆,是在玉帝那裏管音樂的神道;第五是阿修羅;第六是迦樓羅,就是很大的金翅鳥,他兩個翅膀,在兩邊隔開有三百三十六萬里,專喫龍的;第七是緊那羅,像人一樣,不過他頭上生角的,也在玉帝那裏管音樂;第八是摩[目+侯]羅迦,就是大蟒,也叫他地龍的。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喻。】

﹝ 解﹞佛又告訴文殊師利說:「譬如有三千的大千世界裏,所有的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每一物、每一數目,都作一條恆河論;一恆河的沙,每一顆沙作一大千世界論;一大千世界內的一微塵,作一劫數論;每一劫所積微塵的數目,都來再充作劫數;地藏菩薩證得十地的果位已來,千倍多於上面所說的數目。

﹝釋﹞佛欲說明地藏的因地原由,來回答文殊的請問,還可以消除將來大眾的疑謗,所以詳細譬喻給大眾聽。

  什麼叫三千大千世界呢?一千個的須彌日月世界,名小千世界;一千個的小千世界,名叫中千世界;一千個的中千世界,名叫大千世界,因裏面有三種千數的名目,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這三千大千數目的地面,廣大得了不得,這地上所有的各種物類,也多得沒有數目的,那裏還說得盡呢?只好很簡單的說幾種,就拿草木二種來說,你看遍地遍處都是,已經是說不盡,也不要去說許多樹木結成的叢林了。其餘稻麻竹葦、山石微塵,都有一樣的多。現在將這許多的物,每一種物,每一個數目,來當作一條恆河,這恆河的數目已經數不盡了;再把每一條恆河裏面的每一顆沙,當作一個大千世界;每一個大千世界裏的一粒微塵,當作每一次的劫數;再把一次一次的大劫時間,所積聚的微塵的數目,都把他來充作劫數;地藏菩薩證得十地菩薩的果位已來,所經劫數,比上面所說的數目還要多一千倍哩!

  因如來有智慧的見力,觀看久遠過去的事跡,同眼前一樣,所以有這樣明白的譬如。


【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 解﹞「何況地藏菩薩,還在小乘聲聞、辟支佛的地位修起來的,所以經過的時間,更要加倍的長久了。」佛又叫著文殊師利說:「這菩薩的威德神道,以及所發的願力,是想不到、說不出的宏大,倘若未來的世界,有善的男子、善的女人,一聽到這菩薩的名字,或者稱讚歎美他、或者瞻望禮拜他、或者稱念他的名號、或者用香、油、燈、幡種種東西去供養他,乃至於請丹青、用彩色去畫他的形像,請會刻鏤的人,去刻鏤出他的形像,請會塑漆的人,去塑漆他的形像,這樣子的人,應當得著生到三十三天上去受福報,而且可以生到一百次的循環往返,在往返的期內,永不墮到地獄等的三惡道裏去。」

﹝釋﹞佛前面譬如給文殊以及大眾聽了,他的意思還沒有完,所以還要說地藏菩薩沒有證得十地位的以前,自從人天小乘果位修起來的一句話,叫你們都可以知道他的因地,要加倍的比別人家久遠了。

  聲聞是聽了佛說法的聲音得道的,是小乘的果;修這種果,最聰敏的人也要修三世,愚鈍的人,要修到六十劫,方才可以得到的。
  辟支佛,梵文叫辟支迦羅,我們叫緣覺,他修道常常居在水邊林岩的下面,或者獨宿在孤峰的上面;春天觀看百花的開放,秋日觀看黃葉的凋落,將外緣的境界,收歸自己的觀覺裏來,所以叫做緣覺。修這種緣覺,聰敏的人也要修四世,愚鈍的人要修到一百劫,方才可以證到。
  地藏菩薩,有威德、有神通,所以能叫一切外道畏懼折伏,還發宏誓,拔盡六道眾生的苦楚,願令一切眾生先成佛道。這都是他久遠劫來,積累的功德,他的力量,所以出人思議的表。因此能使未來世人對於他的福田,稍些種一下子,便有偉大福報的收成。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 解﹞佛又叫著文殊師利說:「這地藏菩薩摩訶薩,在於已經過去久遠得不可以說盡、不可以說盡的劫數以前,他的身曾經做了大長者子,這個時候的世上有一尊佛,名叫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這時候長者子見了這尊佛的相好,是一千種福業所莊嚴的,因此就去問這尊佛:『是做了怎樣的行為、立了怎樣的大願,能夠得到這種好相?』

﹝釋﹞上面佛曾說,地藏菩薩是從小乘修起來的,但是為甚麼要發起修行的心來呢?所以又叫著文殊,說出他做凡人的時間發心修行的一節原由來。不但答盡了文殊問的妙意,而且完全可叫大眾消滅疑謗。

  大長者子要有十種的福德:一要姓貴;(須生在皇帝大官的宗族裏。)二要位高;(像宰相等一樣的大官。)三要大富;(有幾千幾百萬的家財。)四要威猛;(生得嚴重威肅的模樣。)五要智深;(生得聰明還有很深的學識。)六要年耆;(年紀既然高了,他人又都肯佩伏他。)七要行淨;(品行高潔,沒有一些齷齪舉動。)八要禮備;(禮貌很完全,可以給人家做模範。)九要上歎;(使得皇帝也來稱讚他。)十要下歸。(四海的平民,都喜歡來歸順他。)有這十種福德,方才名義相符了。長者是有德的老年人通稱;子是稱他作君子,也如孔子老子一樣。

  獅子奮迅萬行具足如來,是借獅子來比喻,獅子是百獸的王,比喻佛法是修萬行法中的王;奮是發怒振作,迅是進行很快,是比喻修萬行具足的人,只要有奮發的慧力,那昏瘴自然消滅的,只要有進行很快的定力,至理自然不會間隔的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本論壇內容均來自各互聯網絡,文章與圖片的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的流通,見聞,隨喜者,功德悉迴向盡法界與圖文作者。
<  本論壇無商業廣告 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引用有涉及版權問題請使用頁尾'舉報'功能 回報版主下架, 感恩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