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眾生亦爾,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好,這個觀很重要。這個空觀,影響到你的菩提心是不是堅固跟增長。那麼我們一個人要學會怎麼從生滅門而進入到真如門。什麼叫生滅門?
【帶有相狀,就是生滅門】
只要這個東西帶有相狀,就是生滅門,凡所有相都是生滅,不管它的相是凡夫的雜染相,或者佛菩薩的清淨莊嚴相,只要它是一個相狀都是生滅門。
那麼真如門它是沒有相狀的,它離一切相的,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一念的清淨的心體。那麼怎麼從生滅門進入真如門呢?
你要去觀察我們的五蘊身心,不管是色法心法,乃至於外在的六塵境界畢竟無念。畢竟無念就是它沒有真實的體性,你一念心性本來沒有形相,所以從十方去追求,終不可得,不管過去、現在、未來,都沒有真實的體性,都是一個因緣和合的假相。
就好像一個人,迷失了方向,把東方當作西方。但是你把東方當作西方的時候,西方還是西方,東方還是東方啊。即便你自己這樣認為,並不可能改變東西方的事實。眾生亦爾,我們無量劫來把一念心,執著有一個自我的相狀,但是事實上,內心還是清淨本然的。
所以我們應該觀察「知心無念」,即得隨順真如門故。
【知心無念這個概念很重要】
這個地方重點在這四個字,「知心無念」。我們一念心,每個人都很複雜,有很多很多的妄想,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這個妄想都是不真實的,這個很重要,站在本來清淨的角度來對治妄想。我們無始劫來,在我們的每一個生命經驗當中,會捏造一個自我的相狀,這有什麼缺點,帶個相狀有什麼不好?
【自我設限的老鷹】
帶個相狀,就把你限制住了,自我設限。過去有一個獵人,他養了一隻老鷹,他為了貪方便,他也沒有個別養,他把老鷹放在他雞籠子裡面養,從小就跟雞養在一起,這樣比較方便嘛。這老鷹跟雞整天搞在一起,它長大以後,因為它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雞,它認為它就是一隻雞,因為它心中已經捏造這個雞的相狀了,雖然它有強壯的手臂,它有廣大翅膀的力量,但是它心中認為它就是一隻雞。
那麼後來,它長大以後,獵人用所有的方式來訓練它,都失敗了。後來這個獵人非常失望,就帶著這隻老鷹,跑到山上,就想要把它自由落體,讓它自生自滅。所以他把這個老鷹帶到山上,把它放下去的時候,老鷹遇到死亡的威脅的時候,快要著地的時候,它的潛能發揮出來,展起它廣大的翅膀,一躍飛上去了。它有這個功能,但是它為什麼不表現出來呢?因為它被這個我相,這種自我的相狀限制住了,自我設限。
【不會出火宅的眾生】
你看那個馬戲團,他們也曾經發生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馬戲團發生了火災,那個管理員趕快把這個籠子打開,讓這個野獸跑出來。後來發覺,只要這個野獸被關超過三年,這隻野獸就跑不出來了。新抓到的野獸、那個鳥馬上都出去了。那麼只要這個鳥跟動物,被關在這個籠子裡面超過三年,它已經認為說,我的範圍就是這樣子了,自我設限。
我們一念心本來清淨,本來沒有相狀,我們現在變成物化了,就是說,被物質同化。我們經常告訴我自己,我一定要怎麼樣,其實人生不決定。
【你只能說:好,我慢慢做】
你看菩薩戒,菩薩戒有個很重要的思想,菩薩戒他那個菩提心跟空觀是很要求的,也就是說,菩薩戒不能自我設限。你要受了菩薩戒,你就沒有資格說我做不到,不能這樣講,你可以說,我慢慢做,可以,但是你不能說我做不到,因為你做不到,那表示你自我設限,違背我們本性是清淨的這個真理。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知心無念」這個概念很重要。
內容來源 : 佛弟子文庫
網站連結 : https://bit.ly/2IF8cp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