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彌陀山莊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599|回復: 0

[漢地法師] 慧智法師:修習隨喜的兩個誤區

[複製鏈接]

3197

主題

1437 小時

在線時間

1萬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0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6-27 21:18:0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在修習隨喜時,容易出現兩個誤區。

【誤區一: 不想讓他人隨喜,擔心自己的善根減損】

     有的人行持了善法之後不想讓他人知道,原因是擔心他人的隨喜會減損自己的功德,就好像有一個蛋糕,如果只有自己吃,就可以吃到整個蛋糕;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那麼自己吃的份量就會減少。有這種顧慮的人,說明他沒有理解隨喜獲得功德的原理。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看到別人行持佈施的善法,若有人以歡喜心隨喜,會得到很大的福報。有出家人問佛陀,隨喜會不會將佈施者的福報耗盡呢?佛陀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來回答這個問題——就像有一支點燃的火把,成百上千的人都來分取火種點燃自己手中的火把,用來做飯或照明,原來的火依然如故,並不因他人取火而減損或消失。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善根福德不會因為別人隨喜而有所減損。我們唯一應該擔心的是那些會減損善根的煩惱,如嗔心、炫耀之心及不願意回向的吝嗇心等。同樣的行為,以菩提心攝持即是行持善法,以煩惱攝持則會播種惡業的種子。

就以「不願他人知道自己的善行」為例,如果是為了對治自己貪求世間榮譽之心隱藏功德就是善法;擔心自己的善根因他人隨喜而有所減損,所以隱藏自己的善法功德,則是因吝嗇所攝造作惡業。


【誤區二:只要隨喜,可以不必身體力行善法】

     上堂課講過,隨喜他人可以同樣獲得對方相續中的福報。隨喜上等人(智慧、悲心等超勝自己的人),可以獲得他們相續中的部分福德;隨喜中等人(智慧、悲心等與自己等同的人),可以獲得他們全部的福德;隨喜下等人(智慧、悲心等不及自己的人),可以獲得超勝他們的福德。

既然隨喜的功德這麼大,那麼我們是不是隨喜他人就可以了,不必再親自參與放生、唸咒、共修等善法了呢?

如《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云:
「凡作功德皆應身。為燒香福會。轉經行道。不得倩人。咒願若虛。如倩人食。豈得自飽能不飢耶。」

佛陀說:凡作功德、行善法,都應該親自行持,不能雇別人去做。就好像雇別人替自己吃飯,那麼自己能吃飽不餓嗎?希望大家在對待這個問題時一定不要走極端。

     綜上所述,我們應了知隨喜的功德很大,要放寬心量,對治自己的嫉妒心,隨喜一切眾生行持善法所得的善果。另外,我們不能因為隨喜的功德很大,就不去身體力行地行持善法。這是一種捨棄善法的心態,我們應該予以對治。

通過分析以上兩種誤區,我們了知了應該如何隨喜,如何對待別人的善法,以及在修習隨喜的時候,根本是看有沒有對治煩惱。一樣的,我們在修持其他任何善法的過程中,都應該反覆觀察自己的煩惱是否減少。

佛陀針對眾生的八萬四千煩惱宣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如果原本清涼的佛法沒有成功對治自相續中的煩惱,並不是佛法有問題,而是我們的發心或方法有問題,要及時反觀自己進行調整。



  內容來源 :   菩提洲∣普賢講堂/《極樂願文‧淺釋》第三十七課  
   網站連結 : https://goo.gl/UMH6qV
  
   
唵 嘛呢叭咪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本論壇內容均來自各互聯網絡,文章與圖片的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的流通,見聞,隨喜者,功德悉迴向盡法界與圖文作者。
<  本論壇無商業廣告 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引用有涉及版權問題請使用頁尾'舉報'功能 回報版主下架, 感恩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