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彌陀山莊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332|回復: 0

[漢地法師] 淨界法師:對於往生你信願俱足嗎?

[複製鏈接]

3197

主題

1437 小時

在線時間

1萬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0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1-12 14:02:3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你在憶念佛號的時候:你的信心、你的願力,是一個成敗的關鍵!所以信願要很真切,決定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故事。
我們念佛人一定要知道,念佛是不一定能夠往生的,因為念佛它是一種善業,當無量光、無量壽在你身口意活動的時候,它的確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善業力,但是你的心態很重要。你用什麼心態來念佛,會決定這個佛號對你所產生的救拔力,我們真正的要把佛號的功德,全部都啟動出來,關鍵點就是你的信心跟願力要很堅定,這個佛號才能夠帶你到淨土去。

【相信會下雨的女孩】

美國一個真實的故事‥在美國,有一個小村莊發生了旱災,好幾個月都沒下雨,因為美國都是信基督教,教堂就發動村莊的人民,到教堂向上帝禱告祈雨。禮拜天的早上,大家都到教堂去了,有一個小女孩她也去參加禱告,這個小女孩有什麼特別呢?她去禱告的時候,她帶了一把雨傘去,其他的人都沒帶雨傘。

我們應該說這個人是「信願俱足」─「她相信她可以做到,她一定可以做到!」為什麼呢?你去祈雨,當然就是會下雨。

【求往生必須有背水一戰的決心】

所以修淨土的人,你的「決心」很重要。我經常聽到很多居士跟我說:「他很想往生」。這個人大概是不會往生了!因為你「很想」要往生,表示你沒有把所有的心力放進去,你給自己很多的偷心,偷心未死,你給自己太多的活動空間。

諸位你看看《淨土聖賢錄》,往生與否,跟你業障深重沒有關係,因為那是佛力加被,跟你的業障沒有關係。但是跟你那:「一心皈命,通身靠倒」的決心,卻有很大的關係。

你看歷代念佛往生成功的例子,都有一個特色,就是「背水一戰」,沒有退路了。就像韓信用兵一樣,他面對項羽的軍隊,是他三倍以上的軍隊,但是他把整個軍隊帶到黃河邊,你看後面是黃河,你只有往前衝。所以往生的人,他所建立的願力,如果你看看祖師的開示,他對佛號念得好不好,這標準不高,「臨終十念」相續稱念、乃至十念,這標準不高。但是一個往生的人,他對你『願力』的要求是超高標準的,非常高的標準,不能有任何空隙。你佛號可以念得不夠好,沒有關係,只是影響你的品位,但是你的「決心」,這一點的要求就非常非常的高。淨土宗是用超高標準來要求所有淨土宗的人──你對阿彌陀佛那種「一心皈命,通身靠倒」的決心。

【貪著善法 也不叫做信願俱足】

印光大師講出信願的條件,他說:淨土宗的人,不能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悠悠泛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可有可無,往生也很好,沒有往生也無所謂。念佛雖然很精進,每天有定課,但是心戀塵境對我們熟悉的娑婆世界,隱隱約約還有貪戀的心。他的貪戀還不是貪戀「雜染法」,他是貪戀「善法」,比方說:
一、「或求來生生富貴家,享五欲樂」:你想到你今生造了很多的善業,你曾經持過五戒、護持三寶,你對來生的安樂,在念佛過程當中,隱隱約約有所期待。

二、「或求生天,受天福樂」:這個人善業更加的精進,他不但修五戒還修十善業,他連身口意都非常的嚴謹,但不幸的是,他對這樣的善業還是有所期待。

三、「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這個人他所要求的是更清淨了,他希望來生能夠出家修梵行,有廣大的智慧能夠攝持無量的法門,甚至於有大悲心來普利眾生。當然你不能說「出家為僧,弘護正法」不對,而是站在淨土的角度,你還有這個想法,你就不是叫做『有』淨土了,你就不叫做『信願俱足』了。

  內容來源 :   淨土教觀學苑-禪淨雙修講記  
   網站連結 : 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唵 嘛呢叭咪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本論壇內容均來自各互聯網絡,文章與圖片的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的流通,見聞,隨喜者,功德悉迴向盡法界與圖文作者。
<  本論壇無商業廣告 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引用有涉及版權問題請使用頁尾'舉報'功能 回報版主下架, 感恩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