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彌陀山莊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669|回復: 0

[藏地法師] 宗薩仁波切:佛法是「不二」之法

[複製鏈接]

3197

主題

1437 小時

在線時間

1萬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0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7-15 10:41:2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菩提心究竟是什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當你聽到「菩提心」,肯定你們很多人把它想成一種非常博愛、仁慈、親切與寬容的心。

通常我們說某人是菩薩,菩薩總是被假設成溫和、面帶微笑、從不發脾氣的人。而且我想,一般來說,當人們談論宗教和宗教修持時,我們往往談的是愛、仁慈與寬容。在西方,許多像基督教這類的西方宗教,似乎包含了所有這些元素。

所以,一談到菩提心,人們傾向於立刻想到菩提心是與愛、仁慈和善良相關的事物。當然,我不是說那是錯的;但是,那不是完整的菩提心。

【「不二」是菩提心最重要的部分】

事實上,菩提心的絕大部分是「不二」。如果沒有菩提心的不二面向,我們就喪失了菩提心99.99%的部分。我們就已經失去了它。

我們或許有一些那種面帶微笑、矯情地「做正確的事」的菩提心,但如果沒有不二,我們就喪失了菩提心的絕大部分。

許多經論都支持這一點。我相信你們很多人讀過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在第九章的一開頭 ,寂天菩薩說,菩薩的所有修持,諸如持戒、正念、禪定、精進、佈施、專注,如果不是伴隨著般若或智慧,或以此為基礎的話,那麼它們什麼都不是, 真的什麼都不是。(譯註:《入菩薩行論》「智慧品」:「此等一切支,佛為般若說」或譯「此前諸要目,佛為智慧說」

【理解不二很困難,因它不能被表述】

如我先前所說的,這很困難。特別是,像我一再重申的,不二不是我們能夠討論、言說或展示的,充其量我們只能稍稍描述一下。儘管它是菩提心最重要的部分,卻極難表述。因此就情緒而言,每當我們試圖修持菩提心時,我們最終總是緊抓著菩提心的相對面向,通常就是慈心、悲心等諸如此類的事。

如果我們很仔細地讀一部經,事實上,佛陀一遍遍地展示這些事,甚至經書的結構都能告訴我們這些。

那部廣為流傳的佛經《金剛經》,如果你從頭開始讀 ,它詳細地描述了佛陀於午飯後,洗缽,疊袍,敷設禪墊,把它妥適地放在地上,筆直地坐在墊上,然後禪修。之後,他與一位親近弟子須菩提開始了一場討論。他們持續討論著,這是佛陀與他的親近弟子須菩提之間很長的一段對話,約有四十頁。

快結束時,佛陀開始問他的弟子:「我給了教授嗎?」這類問題,須菩提回答:「沒有,您沒給教授。」佛陀說:「好極了!我從來沒給過教授。」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金色身及種種所謂的身功德嗎?」須菩提給了同樣的答覆:「沒有。」所以,再一次,由於缺乏工具與方法來展示究竟真理,這可以說是佛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

當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他首先說的是,他發現了一種無以表達、無法為心所想像的真理,那個真理不是主觀的;因此,他決定留在森林之中。

但據信,希望成為佛陀弟子的帝釋天(Indra)與大梵天(Brahma)前來請求他的教導;他同意了,於是在鹿野苑開始傳法。因此,理解究竟菩提心是非常困難的。但假若沒有它,菩提心就不完整;事實上,菩提心就欠缺了一大部分。

【佛法的道德與不二】

同樣的,菩提心也是道德的核心。

有個關於道德的問題。在佛教中,戒律有許多不同的方式,事實上有許多方式。某個特定教法中述及的道德或戒律,幾乎與另一個佛陀教法中的道德或戒律互相矛盾。由於不瞭解究竟的面向,即不二的面向,因此一般人對道德產生了諸多誤解。

例如,如果你去泰國、斯里蘭卡這些傳統佛教社會或國家,那裡的出家人吃肉。這不是因為他們被准許吃肉,而是因為他們應該吃掉當日收到的任何供養。但如果你去日本或中國,大乘修行者的戒律是完全不可食肉。

因此,在佛教戒律之間已經產生了某種矛盾。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對某個人允許的,對其他人就不允許。關於密續修行者,許多人似乎有這樣的觀念:密乘行者被允許做許多其他人不被允許做的事。這不是事實,從未有這種允許。

比方說佛教中剃髮的戒律,對僧人而言,這純粹是一種善巧方便。換言之,我的意思是,不二必須是首要的,不二比剃不剃髮更為重要。正是為了理解與體證不二,才會運用比丘戒或比丘尼戒這樣的戒律;純粹是為了理解不二。

如果我們失去不二,如果佛教真的是重視道德,那麼它會變得很危險,因為修行者的價值將會由道德高尚與正確的人來評判,而那是非常危險的。當然,我們使用的是一個很大的詞:道德。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某人可能道德很高尚,但卻可能沒有慈悲心,他們對真理可能一無所知。而如果不瞭解真理,就不會有悲心 ,因此道德淪為我們傲慢與自大的支柱,道德的整個目的都將喪失。

【所有佛法修持必須伴隨不二】

所以,這是我對「菩提心究竟是什麼」的答覆。

如果你問「什麼是菩提心」,通常的回答是:「幫助一切眾生成佛的願望與修持」。

但「成佛」這個詞具有「不二」的內涵。因為當我們談到成佛,它意味著從某種狀態中醒來。從什麼醒來?從沉睡中醒來 。什麼是沉睡、無明又是什麼?不是別的,正是二元分別。

因此所有的佛法修持,比如佈施、道德,包括金剛乘或者密乘中諸如觀想這種奇異的方法,所有這些都必須伴隨著不二的智慧。

  內容來源 :   騰訊佛學  
   網站連結 : https://goo.gl/WRHrKJ



   
唵 嘛呢叭咪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本論壇內容均來自各互聯網絡,文章與圖片的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的流通,見聞,隨喜者,功德悉迴向盡法界與圖文作者。
<  本論壇無商業廣告 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引用有涉及版權問題請使用頁尾'舉報'功能 回報版主下架, 感恩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