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淨土宗的修學,它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也就是說我們臨命終呢,是仰仗彌陀本願的攝受而往生的。但關鍵是我們怎麼去跟彌陀感應道交?就是說彌陀的本願功德它是已經存在的,但是你必須把它啟動起來,套一句蕅益大師的專業名詞,叫轉他成自。你如何把彌陀的功德轉化成你的功德呢?那麼轉他成自的重點有兩個,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第一個提起佛號,第二個順從本願。
所以這個地方就牽涉到你念佛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數量的問題,第二個是本質的問題。
從淨土宗的角度,佛號多多益善,因為那個佛號,它是一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莊嚴。所以佛號進入到我們心中,的確會產生一種熏習的力量,不思議心、不思議變,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佛號真的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加持力,的確會讓我們業障消除、福慧增長。
但是你要往生,那就不是提起佛號而已啊!那就是一個思想的問題,你必須要順從本願!我們以前都是怎麼樣呢?順從娑婆世界,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會一次一次的輪迴,為什麼我們死了以後,正常人來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報,你跑不掉的,你哪兒都去不了,涅槃你也去不了,淨土你也去不了。正常人死了以後,一定要在三界再得一個果報,因為你對娑婆世界太順從,問題就在這兒。所以我們必須要調整我們的心態,要把順從娑婆式的心態,調整為順從彌陀的功德。但是我們從一種雜染的緣起,要轉換成清淨的緣起,這個中間一個很重要的過渡是什麼?
【空性的智慧】 說實在的你沒有空性,你不可能直接從雜染的順從轉成清淨的順從,你轉不過來的,一定是先把它歸零,再重新開始。一個人不修空性,我不相信你能夠把厭離娑婆直接轉成欣求極樂,很難的。你不把過去的空掉,你不可能重新開始嘛!你帶著雜染的緣起去念佛,所有的佛號都雜染。所以空正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讓你的人生重新開始,讓你的生命重新歸零。所以念佛的本質,就是你的心理的素質,你的智慧的水平的觀照。其實念佛的本質,比念佛的數目更重要,因為你的心態你順從娑婆世界,沒有順從本願,你所念的佛號全部夾雜生死業力,沒有一句佛號是順從本願的。
諸位你平常創造的都是生死業力的佛號,你臨終的時候,怎麼可能出現往生願力的佛號呢?那個佛號從哪裏來?因為你沒有這種心理準備嘛!所以改變你,提升你佛號的本質,就變得很重要了,你不能只是創造佛號。創造佛號誰都會創造,一句佛號念誦聽,你自己創造一個音聲你聽得到,這個就是一句佛號。關鍵是它可不可以往生?不一定。我相信它是一個很殊勝的資糧,但是,是不是能夠跟彌陀感應道交?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所有的事修都要理觀?就是你的心理素質不提升,所有的佛號就不可能提升,因為它是你的心創造出來的,不是佛號有問題,是你的心有問題。
所以蕅益大師在講淨土法門的時候,他開宗明義,是心作佛,所以才有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態不隨順佛陀,你創造不出跟佛陀相應的佛號,因為你的心態決定了佛號的狀態。我們不可能達到佛陀的境界,但是你起碼順從嘛,你至少你是跟佛陀同一個道路嘛,你不能抗拒佛陀嘛,你不能背道而馳。我達不到佛陀的境界,但至少我順從。所以這個從一個對娑婆世界的愛取,而轉化成對極樂世界的欣求,空性的智慧,先把它重新歸零,再重新出發,所以這個空性的智慧,就扮演重要角色。
內容來源 : 唯識學概要
網站連結 : https://goo.gl/NN3U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