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講到修苦行的問題。有些人喜歡看電影,有些人喜歡看小說,看了電影小說之後,他便「於我心有慼慼焉」,就跑到深山裡去修苦行。我來講一個同參道友的事,法號也不必說,因為現在也往生了,他修苦行,是懺公的弟子,因車禍過世的。我那時身為在家居士去親近過懺公。這位道友看到高僧大德死後,火化出來都有舍利子,他認為不倒單很重要,very important! 就修不倒單。人坐在一張藤椅上,鬧鐘放在旁邊。別人是躺著睡,他不倒單就坐著睡,第二天一起來:在床上!他說:「誰那麼可惡把我的鬧鐘壓下去了?」後來發現是原來自己。睡得迷迷糊糊,「鈴!」又壓下去又繼續「用功」,起來竟然還在床上。哎,不倒單還沒學成,先學倒單。然後就是一直硬撐學不倒單,整個晚上不去睡覺,坐在椅子上睡。
然後師父在上課的時候,他的身體就向旁邊歪倒。因為大家都要禪坐,我們在家居士也都是按照時間表去坐,他一坐下,身體就像打瞌睡,向旁邊歪倒。懺公是東北人,就這樣講:「我們打坐的時候啊,這個傾斜度,最好不要超過三十度。」然後他又說:「你們兩個都練不倒單,一個晃過來,一個晃過去,要稍微坐開一點,免得頭破血流。」慘呀,硬撐著練不倒單。
我們曉得,人畢竟是人,凡夫畢竟是凡夫,我們要練不倒單,如果能夠慢慢地縮短,減少我們的睡眠,那已經很不得了了。慢慢地來,像外省人說的「慢慢兒來」,急不得。我開宗明義就告訴大家了,菩提這一條道路是很長遠的,很漫長,須要細嚼慢咽,須要慢慢去磨練,慢慢去磨掉習氣,不是一蹴即成的,急不得的。
我有個同參道友,是某法師的徒弟,他盤坐可以坐很久。在蓮因寺時,他可以坐好幾個鐘頭,我才坐三個多鐘頭,他比我坐得更久,一坐起來就不動。他也練不倒單,因為山上天氣寒冷,他蓋得像虛雲老和尚,帽子蓋起來就剩下鼻孔,在座上睡覺,兩腿又不放下來,一直硬撐下去,結果後來得了嚴重的風濕。醫生說這兩隻腿如果不鋸掉,就會痛苦一輩子。是非常嚴重的風濕症,酸、痛、脹、麻統統有,現在才三十多歲而已,兩隻腿報廢了,就是硬要盤坐,不慢慢來造成的。我們一次坐二十分鐘,接著二十一、二十二,接著半個鐘頭;他不是,他一下子就坐三個、四個鐘頭,而且晚上又盤坐不睡覺。他現在求遍了全台灣省的名醫,風濕症還是存在,嚴重的風濕症。這就告訴大家,苦行不是這樣修。
什麼叫苦行?「沒有分別心」叫做苦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心地上用功夫,才叫做真的苦行。如果說我這樣禪坐,徹夜不眠不休息,而白天脾氣大得不得了,他修的是什麼苦行呢?我們從經典裡知道,「萬法唯心造」,心是一切的主宰,不在心地上下功夫,在哪裡下功夫呢?有人不吃,而蛇類冬眠,也可以好幾個月不吃,你比蛇厲害嗎?動物有動物的立場,人有人的立場。「萬法唯心造」、「明心見性」、「直指人心」,而不說直指人腳,因此我們看一切佛經,看一切禪宗祖師大德,一切統統是要在心地上用功,這才是真的功夫。要好好地在心地上下一番功夫。這是講苦行。
【住住茅蓬與弘法利生】
接下來一個問題。我一片誠意講,希望住茅蓬的人不要譏笑弘法的人;弘法利生的人,希望你們也不要譏笑住茅蓬的人。住茅蓬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成就感、自尊感,而且認為是優點。他認為我在遵行佛陀的戒律,遠離憒鬧,來到山上好好修行。然後就會譏笑弘法利生的法師,我們聽過很多,他們譏笑弘法利生的法師:這個法師在外面弘法貪名圖利,也不知道修行,整天攀緣信徒。這些住茅蓬的法師瞧不起弘法的法師,我內心覺得不應該這樣。
弘法的法師是打第一線,就像海軍陸戰隊打第一線,若沒有弘法的法師,佛法哪來的興盛呢?住茅蓬的法師能夠安住,人家來護持三寶,要感謝弘法的法師。正是由於弘法的法師,才令眾生認識三寶,有了正知正見,才護持三寶,對不對?不應該攻擊弘法的法師。弘法的法師,也不應該譏笑住茅蓬的法師,說是「自了漢,自私自利,跑到山上沒人知道」,也不該這樣。
所以我希望彼此之間不要互相攻擊。如果你要批評別人,站在批評的角度,那麼整個世界的人,包括聖人都要受人批評;站在讚歎的角度,每一個人都有優點,都也可能被人家讚歎。我的意思是說,個人的因緣機會不一樣,不要要求住茅蓬的人出來弘法,住茅蓬的人也不要說弘法的人貪名圖利,不懂修行,我不希望我們佛教裡面有內亂的情形。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間,人也應該互相尊重。尤其不要給信徒灌輸錯誤的思想。
【持戒是戒自己】
接下來,剛剛出家的人學戒律,常常笑老一輩的人不如法持戒,這是剛出家新戒子的通病。他剛初發心,很堅強,然後在佛門裡看他的師父或長老,這個不持戒、那個怎樣壞、這人怎麼不好……你想想看,戒是「無相名究竟戒」,你這樣叫做戒嗎?你有看過《大智度論》嗎?《大智度論》講,「貪瞋癡不除,名大破戒人」。你內心的貪瞋癡不除,你才是真正的犯戒的人。你動不動就說別人不持戒,說這些長老不如法,那你呢?剛才已經告訴諸位,佛道是很漫長的路線,你經過十年、二十年,你會不會像這個長老這樣持戒還是個問題!也許你不用三年,就已經開緣開得不像樣子了!
我希望新戒子們冷靜。以前有一個出家眾,學過一點戒律,就說他不剃度女眾,在路上走時有女眾一靠過來,他就打響指,表示「我是持戒律的,你要躲開!」這樣給人家的印象就是,你持戒很好,我們很讚歎。但是問題就是你不能有一點差錯,如果有一點差錯,你就變成別人的把柄,麻煩就很大了。換句話說,戒是持自己的問題。所以,戒子們,戒是戒自己,不是拿戒來衡量別人,拿來每天說人家的是非過錯,這是不對的。
所以這位法師因為以前標榜自己持戒律,現在麻煩也很大了。他有剃度女眾,有時做一些稍微不太一樣的,人家就會笑他,這人是增加自己的困擾。所以如果有人讚歎,假設說:「慧律法師,人家說你持戒持得不錯。」我會告訴他:「弘一律師都不敢說他持戒律,我們像什麼東西,敢說自己持戒律?」動不動就說自己持戒律,不怕別人笑掉大牙?持戒是什麼?最清淨的持戒,三個角度:空,無相,無作法。你能達到空嗎?空就是無我,因緣當下就是實相,你能達到這種無相無不相的境界嗎?不落空、不落有,名真持戒人,你能嗎?不行的話,那怎麼能夠稱得上是個持戒清淨的人呢?
所以,新戒子們,我今天來是要告訴大家:你們持戒律很好,但要持自己的,而不是持戒律以後,每天都說人是、說人非,說長老不對——你這是造口業,哪算是持戒律呢?六祖惠能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若見他人過,自非卻是左。」如果是一個真正在修行的人,不見他人過錯,絕對是不會去看人家的過失;若見他人的過失,批評人家,就是我不對。所以我們看到人家的缺點,內心裡就要這樣想:我業障深重,看到人家的缺點。佛道是很漫長的,你們現在剛剛初發心。當然每一個人都像佛一樣,要精進修行。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以前有一個剛剛受戒完的新戒子,他長的非常英俊,handsome boy,這個人讀過一點書,就是個性比較喜歡挑剔別人的毛病。他師父年紀大一些,他常常說他師父不對、他師父這樣不如法、他師父只知應付眾生不好好修行……。每天都是看他師父不對。後來我第二次碰到這個男眾時,他還俗了。怎麼還俗的?碰到女色這一關,跑去結婚了。他為什麼會這樣?一個人內心常常發牢騷。應該是我們個人要來符合僧團,而不是僧團來遷就你個人,我們是僧團的一分子,我們應該以整個僧團為主。你每天都一直說師父的不對,說別人的不對,使僧團裡面動亂。到後來因為批評多了、惡業造太多了,業障現前,碰到女色這一關就還俗了。佛教裡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還俗還是好日子,一還俗就慘了。他還俗以後,淒慘到什麼程度,騎摩托車,連給車加油的錢都沒有。這就告訴大家,內心裡不要見師長的過錯,在僧團裡要以整個團體為主,才是最重要的。
【YouTube 影音版 :https://youtu.be/scj40Javly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