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彌陀山莊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978|回復: 0

[佛教文摘] 不恭敬三寶的過患

[複製鏈接]

3197

主題

1436 小時

在線時間

1萬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04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2 21:37:4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教徒對經典的尊重】

在《佛說慢法經》中,阿難問佛陀:「為什麼都是信佛、學佛,結果卻有富貴和衰敗不同?」佛對阿難說:「……有的人信佛、學佛,沒有遇到真正的明師,也沒有經書、佛像,又不恭敬三寶……看到經書和佛像也沒有恭敬、虔誠之心。如果他有經書,就以輕慢、玩耍的心態掛在牆上,或隨手丟在床、臥席上,或者扔到衣服、被子、破爛的竹箱裡,使得妻子、孩子用不乾淨的手去拿經書,縱然遭到煙燻和屋裡漏雨的情況,也不去查看和關心那些經書,也不燒香、燃燈向經書作懺悔,就跟對待外道、世間的書沒有差異。

這樣的所謂的佛教徒,善神就會離開他,惡鬼卻得到接近他的方便,緊緊地追逐他不放過,想盡辦法讓其衰耗害病,各種罪過因此不斷增加,妖魅和惡鬼屯守在他家門口,於是使他不斷衰敗最終死亡,性命盡了以後因為生前的罪惡、業力牽引墮落到泥犁地獄之中,這都是因為這個人雖然表面上信佛,但他內心的信仰並不精誠、專一,對佛法的信仰不堅定、猶猶豫豫,無所專據,根本就是不信佛法的人,所以得到這樣的罪業和災殃,衰敗、虧耗到這種境地!」如此種種,可不畏哉!

律藏《雜事》里說,拘留孫佛般涅盤時,端妙大王為拘留孫佛造塔。塔造得很大,有一個工人,看見要造那麼大的塔,二次重複地說:「要造那麼大的塔,哪一天才造得完?」後來這個塔畢竟造成,確實很好,他就覺得過去說的話不對,生了憂悔,就把他的工資用來買了個金鈴,掛在塔上邊供養塔。他後來感到的果報,非常難看,身形矮小,像侏儒一樣。但是,因他供了金鈴,聲音卻是極好,就是因為福田極妙。福田殊勝所感福報極妙,同樣如果對此造不善業,輕視乃至踐踏,所感的不善果也較其他尤重!


【不要隨意在會棄的宣傳品上印製佛菩薩像】

對於在香盒上印製佛菩薩像,印光大師曾開示曰:「鬻香一事,最易培福,亦最易造業。製造不精潔,裝璜競新異,以佛菩薩像印作仿單,及印於香盒之上,又以佛菩薩像攝於香珠眼中,無知之人,競為購取,褻瀆之罪,何可名言。仿單香盒,隨便丟棄。如此求利,吾恐不但子孫滅絕,恐其人一氣不來,永墮阿鼻地獄。以自彼發起褻瀆佛菩薩像,令敬佛者亦獲大罪,況了無信心者乎。」「此種鬻香者,罪業之大,莫可言狀,彼尚以為得意。」

【不敬經書法寶之過患】

又對於不敬經書法寶之過患,印光大師亦云:「然今之緇素,翻閱佛經,毫無誠敬。種種褻慢,難以枚舉。而習行既久,彼此相安。其褻慢之跡,不忍備言。(如置不凈處,口涎指劃污傷經頁,閱經威儀不正,肆意談笑等。)視如來之法言,同破壞之故紙。且勿謂不知旨趣者,了無所益。即深知實義者,亦只是口頭三昧,面門輝光。如飢說食,如貧數寶。雖有研究之功,絕無實證之益。況褻慢之罪,奚啻彌天。而受苦之期,豈止窮劫。雖是善因,反招惡果。縱為將來得度之因,難免多劫備受其苦……企依佛教以奉行,庶唯得益而無損。」

又有訛傳,殘破經書可做火凈,此乃引誤重罪。《南山律》的《戒疏》裡邊說:「有人無識,燒毀破經,我今火凈,謂言得福。此妄思度」,有的人沒有知識,以為把破的殘的經燒掉,「火凈」,以火來作凈把殘缺的經燒掉,認為以火來作凈,是有福報的。「此妄思度」,這是虛妄的想法。

「半偈捨身,著在明典。兩字除惑,亦列正經,何得焚除?失事在福也」,經典里講,為了半個偈,釋迦牟尼佛捨身供藥叉,佛經記載,即使只有經中的「常住」兩個字,就可除去眾生的煩惱,有兩個字可以把他的煩惱除掉,半偈、兩字尚且有那麼大的作用,尚且佛要花這麼大的代價,何況一部殘經?怎麼可以燒呢?這個「失事」,折很大的福!

【經書可以燒毀嗎?】

靈芝律師《資持記》(就是解釋南山律的)說:以前有人這麼說,「如燒故經,安於凈處,先說『是法因緣生』偈已,焚之。此乃傳謬,知出何文?引誤後生,陷於重逆。」過去有人這麼說,把那些舊的經,擺在乾淨地方,先說一個偈,「諸法因緣生……」說這個偈念完之後再燒掉是可以的,但是他就說這是誤傳,這齣於哪一本經?哪一個文?沒有依據的。這是引誤後生,把後來的人引入錯路的,「陷於重逆」,這些是犯重罪,不能做的。但是現在、以前我們也聽到過,「經像實在不能補了,把它燒掉,丟在海里」等等,這種說法是不行的。半個偈、兩個字都不能燒,何況是一部殘經、舊經?那些還沒有殘的,更不行。

「必有損像蠹經,凈處藏之可矣」,他說假使有一些像,已經破掉了;經,蟲蛀掉了,燒又不能燒,看又不能看,殘缺的像供起來,人家看了會起不好的印象,怎麼辦?「凈處藏之可矣」,找個乾淨的地方藏起來就可以了,不能燒,也不能毀的。

【敬重僧寶】

對於僧寶,經典中曾有一公案,說明不敬僧眾之過患:某地有一惡習,以為向出家人身上傾倒垃圾可感大福,故爭相效仿。幾年後,天上突降金銀等寶並衣食等受用資具,人人歡喜。不料幾天後,天上普降沙土,所有的人被活埋至死。前者降金銀等是以前善業所感之福,未及受用,而不敬僧之惡業已迅速成熟。現世受苦,後世劇苦更是遙遙無期。僧眾是僧寶之代表,佛法之傳演弘揚主要依靠僧團,故不敬僧眾罪業極重。

不敬三寶,不但對個人而言有此種種過患,對正法住世、聖教弘揚亦關係重大。欲住持弘揚佛法者大須注意,作為佛弟子,我們自己若不敬三寶,還指望誰來敬三寶?指望那些不信三寶的商人來恭敬更不可能了。若一個人、兩個人、一群人、兩群人都不信不敬三寶了,則佛法愈衰。當我們在慨嘆末法時代來到時,有沒想到,我們自己碰到不信三寶的人多、明師難遇、正知見之善友少的結果和不敬三寶有何關係?以及出家人常被社會上的人誤解歧視,認為是寄生蟲、沒飯吃、失戀者的歸宿處。我們有沒有想到這是不是自己未從內心深處發起恭敬三寶以及往昔不敬三寶之惡業所感之報?

【經像塔寺即佛所在】

本來經像塔寺是三寶的代表和所依,應當作為眾生恭敬頂禮的對境,但由於人們的無知輕慢,上述種種不恭敬三寶的現象比比皆是。試想,如果有人把我們的父親或祖先的照片扔進垃圾堆,或者焚燒,我們會作何感想?而表法解脫和圓滿功德的佛法僧三寶形像,屢屢被丟,被踐踏,作為佛子,我們又於心何忍,又何能視而不見?三寶是眾生解脫的唯一聖福田,末法時代眾生造作如此種種不善業,若一大群人共創不敬三寶之業則眾生的苦報亦極大,此實是導致共業福報急劇損減之因,也植下趣入三惡趣和無法值遇正法等果報之因,令人扼腕不已!

那麼,在當下這樣的情形下,恭敬或輕視經像不僅是關係到佛弟子自身修行的問題,同樣也成為一個眾生共業福報增減的普遍性問題。當很多佛弟子也在為所謂「2012災難」等問題而糾纏的時候,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維,福報增長或災難降臨的原因在哪裡?如果還肆意丟棄、踩踏經像等等,福從何而來?難又何能不增?

彌勒菩薩弟子世親菩薩所作《俱舍論》曰:「無慚愧不重,於罪不見怖;愛敬謂信慚,唯於欲色有。」恭敬之體為慚,反之,不敬即無慚。「於諸功德及有德者,無敬無崇,無所忌難,無所隨屬,說名無慚。」無慚無愧是不善心所,遍於一切不善心,有此則於有功德處(比如三寶)無有崇敬,無有畏懼,無惡不敢作,一切惡業之門由茲開啟。由此而領受極重惡業苦報。

  內容來源 :   壹讀  
   網站連結 : https://goo.gl/7MdR1c
   
唵 嘛呢叭咪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本論壇內容均來自各互聯網絡,文章與圖片的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的流通,見聞,隨喜者,功德悉迴向盡法界與圖文作者。
<  本論壇無商業廣告 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引用有涉及版權問題請使用頁尾'舉報'功能 回報版主下架, 感恩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