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彌陀山莊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538|回復: 0

[佛教文摘] 明倫月刊: 自家長短幾時量

[複製鏈接]

3197

主題

1436 小時

在線時間

1萬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1304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9-5-18 12:40:4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針來日日忙;量盡別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幾時量?」

這是宋朝清珙禪師的詩偈,文字十分淺顯易懂,含意則發人深省。內容隱喻為人量裁衣服的裁縫師,手上隨時攜帶著剪刀與量尺,終日穿針引線地忙於縫製衣裳,在忙碌地為別人量製衣裳短長的同時,可有餘暇也量量自家的長短呢?

過去成衣業不發達,多半人穿的衣服,都要靠裁縫師一針一線的縫製。尤其過年前兩三個月,裁縫師總是沒日沒夜地趕工加班,的確無暇量製自己新年穿的衣裳。那麼一般人呢?

一般人生在世間,總離不開「吃吃穿穿」,有蓮友說,我沒學佛前,不重視吃的好壞,因為你在家中吃好吃壞沒人知道。但是,我極重視穿衣的質感,因為衣服穿出去,總會受到外人欣賞或批評的眼光。

學佛後,聽雪公說:「凡夫之身,業重障深,終日為煩惱所牽。雖聞佛法,僅為因地學者,日常一切均應簡素,力避塵染,惟恐妨害道心。

果地菩薩,乃滿分二嚴,百福具足。凡聖之別,一為纏縛,一為自在。故我輩凡夫,自應竭力出纏,求得自在,切不可懞懞懂懂。」愛美的穿衣人,就此努力回歸簡素樸實的學佛道風。

至於「量盡別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幾時量?」這可要匯到心地功夫了。量衣的長短,也可引伸到批評人的長短,及計度人我的是非與得失,心思放在這上面,就好似瘋牛鑽進了死胡同,難以脫身。真要出離世間的修行人,那就要將剪刀與量尺,回歸到在自己身上,對自己身口意的造作,與行為舉止的長長短短,仔仔細細地作一番打量吧!

鞭鼓生 /明倫月刊
  內容來源 :   明倫讀書會  
   網站連結 : http://bit.ly/2VMqFpE



   
唵 嘛呢叭咪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本論壇內容均來自各互聯網絡,文章與圖片的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的流通,見聞,隨喜者,功德悉迴向盡法界與圖文作者。
<  本論壇無商業廣告 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引用有涉及版權問題請使用頁尾'舉報'功能 回報版主下架, 感恩您! >